天大校友,回家啦!你想知道的都在本篇!
百卅征程,薪火相传。2025年的金秋十月,天津大学将迎来130周年华诞。无论您毕业多久,离开多远,这里永远是您温暖的家。走过三世纪风雨,见证百卅载辉煌,母校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您的关注与支持,每一份成绩都闪耀着您的智慧与汗水。
百卅征程,薪火相传。2025年的金秋十月,天津大学将迎来130周年华诞。无论您毕业多久,离开多远,这里永远是您温暖的家。走过三世纪风雨,见证百卅载辉煌,母校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您的关注与支持,每一份成绩都闪耀着您的智慧与汗水。
所谓“十八罗汉”,是指在天津大学发展历程中有过卓越贡献的18位学术带头人。20世纪60年代,在李曙森老校长倡导下,天津大学在全校教师中遴选出80人作为培养对象,负责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其中,有骨干教师18名,后来被喻为天津大学的“十八罗汉”。在学识上,他们国内
诞生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抗战期间因国家命运而颠沛流离;北洋人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殷殷赤子的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抗战历史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近日,天津大学档案馆收到一份珍贵的“黄榜”拓片,是关于北洋大学早期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出身,并授予官职的珍贵记录。这一份拓片,让黄梅戏经典唱段“谁料皇榜中状元”一下子具体化了。
1934年12月3日,一则刊登在北洋大学校刊《北洋周刊》上的"征集校歌启事"引起师生热议:"本院……近拟编纂院史,并拟征集校歌。尚望全国北洋先后毕业各同学,本其发扬母校精神之热忱,各抒伟见,激励后生。并附录校歌未定稿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