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了,天大人不会忘记!
今天,2025年10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75个抗美援朝纪念日。时节更替,物华流转,但“爱国奉献”的基因,始终在天津大学这所百卅学府的血脉里奔涌。
今天,2025年10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75个抗美援朝纪念日。时节更替,物华流转,但“爱国奉献”的基因,始终在天津大学这所百卅学府的血脉里奔涌。
1928年,徐志摩在旅欧归国途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再别康桥》。面对眼前汹涌的大海,他想起夕阳下的水波潋滟、垂柳成行,这是刚刚作别的康桥,也是记忆中的“北洋”。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任友群在致辞中向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表示,天津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希望学校在新起点上,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
从1895到2025,从“兴学强国,救国图存“的危局中诞生,在“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声中成长,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追求中奋进。一百三十载岁月,一百三十载荣光。天津大学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向而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奋进
当时光的车辙碾过悠长的来路当希望的种子撒在北洋的沃土当欢腾的喜鹊飞进繁密的海棠当岁月的斑驳映在粼粼的碧湖天津大学迎来了130岁生日自诞生之日便与国偕行百卅荣光,强国担当如火的青春燃起天大的梦想璀璨的群星汇于北洋的荣光1895年,甲午战败、举国图强天津大学的前身
百卅征程,薪火相传。2025年的金秋十月,天津大学将迎来130周年华诞。无论您毕业多久,离开多远,这里永远是您温暖的家。走过三世纪风雨,见证百卅载辉煌,母校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您的关注与支持,每一份成绩都闪耀着您的智慧与汗水。
所谓“十八罗汉”,是指在天津大学发展历程中有过卓越贡献的18位学术带头人。20世纪60年代,在李曙森老校长倡导下,天津大学在全校教师中遴选出80人作为培养对象,负责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其中,有骨干教师18名,后来被喻为天津大学的“十八罗汉”。在学识上,他们国内